12月28日,在广州的2017微信公开课(pro版)会议现场,当略显腼腆的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、微信之父张小龙上台时,谁也没想到去年同一场合仅露面10分钟的他,今年给足了面子站台1小时,中途还用纸杯喝了一次水……小龙哥此次如此卖力,主要是为了推介1月9日将正式发布的“微信小程序”,这是“公众号之外新的一种服务的形态” 。
媒体人,或多或少都注意到了这个提法,“公众号之外”。上午的会议结束后,一位自媒体人在自己的订阅号里慨叹:“没有一项议程是关乎你们(公众号)的,热闹是属于程序员的。”
其实,这话并不准确,检索全天的21场主分论坛分享主题目录,实际上还是有一场主题包含“公众号”的,排在分论坛三的倒数第二场,用时约20分钟。 回头看,2015年微信公开课上,“公众号”戏份很足,而一年后,在微信的战略部署里,看似今日风光无限的“公众号”似乎正在被弱化,而“小程序”则被提升到无以复加的核心高度? “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程序员。”张小龙谈到,在他眼里,微信首先是一个工具,早在讨论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关系定位时,就在设想微信应该有一种新的形态,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订阅号或者公众号,“不应该只是提供一种订阅能力,一种推送能力,而是应该提供更多新的能力,这种新的能力更加像一种应用程序的能力”——而一年前,“小程序”在开发早期的名字正叫做“应用号”。 张小龙介绍,“小程序”没有入口,启动来自扫描二维码;没有下载过程和应用商店。为了避免骚扰用户,“小程序”也不会有订阅关系、不能推送消息、不能推送到朋友圈,不能做游戏,它将提供有限的搜索能力,“将有更多第三方APP更高效地连接用户”……容易理解,“小程序”的以上特征正显示出独立于公众号、鲜明的“去媒体化”特征,而微信也似乎正打算在回归工具属性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:在此次公开课上,除“小程序”外,微信展示微信支付的诸多行业案例,披露其生物识别标准支持设备终端超1.2亿,还首次分享代码组件开源。 坚定回归工具属性之余,对于“去媒体化”的评价,微信官方并不认同。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,在前文所述自媒体人慨叹的文末,疑似张小龙的个人微信号“Allen Zhang”及时回复评论:“不要着急。” “一个好的工具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属性,就是提高效率,用完即走。”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,针对工具属性,演讲中张小龙多次谈到“用完即走”,但他也坦言,同行都在强调“增加粘性”。 以上或许出于一个程序员的谦虚态度和朴素观点,但也凸显出微信的某种意义上的“财大气粗”——市场数据显示,2016年9月,微信平均日登录用户为7.68亿,50%用户平均日使用时间为90分钟,典型用户日平均发送消息74次……所以不难理解你手机上最耗电的程序总是微信——是的,微信有足够能力让你沉迷其中,但它恰恰建议你不要这样。
|
- 07-19[网站运营] 网站运营,如何做好网站体验优化
- 05-22[网站运营] 网站分析如何做?
- 03-21[网站运营] [媒体人的一天]新华网李洪雷:网站
- 03-16[人物访谈] 访谈李勇:SEO博客两个多月快速提
- 02-06[人物访谈] SEO访谈:初入SEO的苦与乐!seo有没有
- 02-04[自媒体] 内容创业时代来临:机会、趋势、
- 01-13[网站运营] 网站运营推广成功的三大核心问题
- 01-10[自媒体] 内容创业:前景光明还是黑暗?
- 03-16[网站运营] 网站运营之变局-内容为王的时代已